第140章 署理江苏巡抚_挞清
顶点小说 > 挞清 > 第140章 署理江苏巡抚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140章 署理江苏巡抚

  却说陈城在长江口大败额尔金的英法联军,虽是场小胜,却经过民军大张旗鼓地宣扬,陈城的威名在海内外传诵一时。

  于是便有士绅呼吁,请咸丰重用陈城。他们说,既然民军已经尽占苏南、皖南,就应该授予他江苏巡抚之职,令他反攻金陵,灭掉长毛。

  又有人说,洋人虽强,却强不过民军。不如正式收编民军为官军,让民军进攻洋人,庶几可以抵御外侮。

  但也有不少官员认为,民军文化制度迥异于华夏。他们虽与华夏同文同种,但不奉王令,自成体系,皖南、江南俨然已是国中之国。为了防微杜渐,应该扶植湘军,依靠湘军压制民军。

  又有人持不同意见,说湘军已成曾氏兄弟的私人武装。为长远计,还是应该大力扶植八旗、绿营,提高官军的战斗力。

  真是众说纷纭。

  不过,舆论皆认为,民军已经实际占有皖南、江南,又已向咸丰称臣,确实应该封陈城为督抚。

  但令咸丰一直耿耿于怀的是,陈城虽然嘴上称臣,却不奉王令,把皖南、江南当成了自己的独立王国。

  咸丰本对薛焕寄予厚望,任命他署理江苏巡抚。但薛焕在任上无所作为,不说争得半分皇权,竟连半点体面都没有。听人说,薛焕在魔都一直都被陈城呼来喝去,似乎成了陈城的下属。

  而这薛焕也一再上书请罪,请辞江苏巡抚之任,急于脱离这片是非之地。咸丰知道他是恭亲王奕的人,不能过于为难薛焕。

  当年,奕与咸丰争夺帝位。奕聪明伶俐,深得先帝和朝臣喜欢。咸丰兵行险着,知道自己在多谋善断上敌不过奕,故意藏巧于拙。

  他对外示以宽厚、谦让、孝顺,凡事不争不抢,果然得到道光帝的垂青,顺利登基为帝。

  这么多年来,咸丰十分猜忌奕,处处防着奕,担心他权力过大,尾大不掉。

  可咸丰又离不开自己这个唯一的弟弟。因为奕非常聪明,而且懂洋务,是皇族中第一流的人才。

  眼下,大清与不列颠、高卢国战事又起。这一仗,英法联军来势汹汹。若大清战败,免不了仍要依靠奕收拾残局。

  薛焕是恭亲王的心腹,据说也是办洋务的好手。咸丰不好拿他开刀,以免惹奕不开心。

  他能做的,就是坚决不升陈城的官,仍令他任魔都道台,也不让薛焕离任,仍让他署理江苏巡抚。

  他反而切责起曾国藩来,说曾国藩既为两江总督,管着江苏、安徽、江西三省,自当尽心用命,早日收复失地,恢复王制。

  曾国藩对咸丰的心理一清二楚。他揣着明白装糊涂,一再向咸丰上折,批评自己无能,辜负皇上信任。又以退为进,说自己一向愚钝,于兵机不甚参详,请皇上委任钦差节制湘军,他必竭力配合等等。

  咸丰早已在心里把曾国藩骂了一百遍。世人皆知湘军乃是以师友、乡谊为基础组织起来的军队,向来只听曾国藩一人的命令。曾国藩请咸丰派人指挥湘军,不是耍弄咸丰吗?

  咸丰气不打一处来。既然曾国藩耍弄他,他也要拆曾国藩的台。具体来说,就是提拔曾国藩的部将,怂恿他的部将脱离曾国藩。

  在曾国藩的众将中,咸丰最欣赏水营统领彭玉麟。彭玉麟刚直不阿,多谋善断,勇往直前,几乎没有败绩。

  听说,他非常看不起嗜杀、贪财的曾国荃,对曾国藩处处回护弟弟的做法也颇有微词。

  于是咸丰亲自下旨,着安徽布政使衔水师统领彭玉麟署理江苏巡抚,接旨后即刻上任。

  此前,他已经成功说服多隆阿,令多隆阿署理浙江巡抚。咸丰料想彭玉麟也会和多隆阿一样,垂涎巡抚之职,从而对自己感恩戴德。

  他自以为得计,一则能挖曾国藩的墙角,分化湘军的力量,二则能把能臣分派到要紧的地方,彰显自己识人之明。

  年初,他听信肃顺的建言,任命曾国藩署理两江总督。虽说这已是势在必行,他还是非常后悔。曾国藩不像其他督抚,他手下有十万湘军,十万不受朝廷控制、只听曾国藩一人之令的湘军。

  湘军战斗力很强,八旗、绿营皆非其对手。若曾国藩心生二心,引兵北上,他爱新觉罗氏还能坐稳大清的江山吗?

  咸丰要依赖曾国藩平定长毛。但他羽翼已丰,咸丰不能像当年随手撤掉他署理湖北巡抚之职一样,随口撤掉他的两江总督。

  为今之计,咸丰只能暗中培植曾国藩的敌对势力,借以牵制曾国藩。

  他看中了彭玉麟。可惜彭玉麟坚决辞任署理江苏巡抚,说自己已习于军营而疏于民政,请朝廷勿弃长用短。

  咸丰再三劝说,而彭玉麟则坚辞不允。一则,江苏巡抚的辖地尽为民军所占,彭玉麟不愿像薛焕那样寄人篱下、仰人鼻息。二则,彭玉麟生性不爱做官,不贪权位。历史上,他曾经六辞高官,传为美谈。

  彭玉麟反而上书咸丰,向咸丰推荐陈城署理江苏巡抚。毕竟,民军已经归顺朝廷,而又实际占有皖南、苏南。任命陈城为江苏巡抚,实在是实至名归、众望所归。

  曾国藩也趁机以两江总督的身份向咸丰上书,建议由陈城署理江苏巡抚。他的理由是,民军与华夏同文同种。长江口之战,民军血战英法联军,已经证明陈城有心归顺华夏,并无保存实力、援兵自重之心。

  咸丰偷鸡不成,反而蚀了把米。他没能挖到曾国藩的墙角,反而被曾国藩将了一军,不得不郑重考虑,能否让陈城署理江苏巡抚。

  在这个敏感的问题上,咸丰颇为犹豫。他在早朝时,让大臣“廷议”,让大家不分官职大小,皆可发表意见。

  熟悉咸丰心理的大臣们知道,咸丰一向乾坤独断。若是征求大臣意见,多是些棘手的问题。他想把这些棘手的问题甩给大臣,让大臣拿意见,日后出了问题,全部推脱到大臣身上。

  这次延议,大臣们出奇地安静,无人敢发表意见。也有些言官说陈城心怀叵测,不可重用,更不能位列督抚。

  咸丰颇为气馁,知道大臣们不想背黑锅。他尤其讨厌这些言官,故意和他唱反调。

  正当他生闷气时,礼部左侍郎沈桂芬走了出来,说道:

  “启奏皇上,臣沈桂芬有言。”

  咸丰松了一口气,让他起身讲话。

  清廷惯例,大臣奏对都要长跪不起,以示皇帝权威。咸丰令沈桂芬起身回话,说明咸丰十分礼遇沈桂芬。

  沈桂芬感激地谢恩起立,然后鼓起勇气说:

  “臣之前丁忧回籍,正值长毛贼獗犯吴江,臣佐助团练大臣冯桂芬抵抗长毛贼。但长毛贼凶悍异常,非寻常草寇相比。臣等不敌,兵败吴江。

  “民军击败长毛贼,使其不得不逃窜浙江。英法夷人自长江口来犯,民军亦敢主动拦阻,击败夷人。可见民军心向华夏,且有能力击败长毛贼、夷人。

  “以臣观之,如今内忧外患,正是用人之际。且这长毛贼、夷人乃是华夏的心腹大患,一日不除,国家一日不得安宁。皇上不妨授陈城署理江苏巡抚,鼓励他奋力杀敌……”

  沈桂芬说到这里,停了下来,等待咸丰的反应。

  只听咸丰用轻快的语调说道:“爱卿所言甚是。即准爱卿所奏,暂让陈城署理江苏巡抚。退朝。”

  沈桂芬知道自己猜对了咸丰的心思。他表面不动声色,内心得意不已。

  周围的朝臣也向他投来了意味深长、敬而远之的眼神。他们认为,重用陈城风险太大,很可能助长陈城的野心。

  但沈桂芬功名心重,顾不得这么多了。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dddi.cc。顶点小说手机版:https://m.dddi.cc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